首页

萱萱女王的调教

时间:2025-05-25 03:52:19 作者:(话改革·建新功)黄超:以八桂山水之美助力开创美丽中国建设新局面 浏览量:24310

  中新社沈阳11月29日电 题:苍松有幸伴忠骨——第十一批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安眠沈阳

  作者 李纯 李晛

  礼兵们踏着《思念曲》的节奏,抬起覆盖着五星红旗的棺椁绕场半周,缓缓步入陵园地宫。参加安葬仪式的人们跟随其后,献上手中的黄白菊花,目送43位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安息在祖国的大地。

  29日上午,第十一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安葬仪式在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举行。苍松翠柏之间,黑色花岗岩雕成的烈士英名墙环绕着纪念广场,在冰点以下的气温中更显肃穆。

  “我上小学的时候,课本里就有黄继光、邱少云、罗盛教这些烈士的故事,上中学的时候会学《谁是最可爱的人》。”作为军属、烈属,沈阳大学教师吴畏说,参加当天的安葬仪式,她的心中百感交集。

  “迎棺椁!”上午10时,安葬仪式开始。甬道两旁,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司礼大队战士持枪护卫;一队礼兵抬着志愿军烈士遗骸棺椁步入广场,停放在“英雄如山”主题雕塑前。

  随后,全场奏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退役军人事务部党组书记、部长裴金佳致祭文。全体人员向志愿军烈士三鞠躬。27名礼兵鸣枪12响,向英烈致敬。

11月29日上午,第十一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安葬仪式在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举行。图为仪式现场。中新社记者 李纯 摄

  “站在现场用鸣枪向志愿军先烈致敬,这是我一辈子的荣光。”鸣枪礼兵赵凯华表示,70多年前,年轻的志愿军前辈们浴血疆场,用热血和生命挺起民族的脊梁。今天,我们作为新时代革命军人,就应该致敬英雄、学习英雄、成为英雄,坚决完成每一项任务。

  当最后一名礼兵护送棺椁进入地宫,从韩国迎回并长眠于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的志愿军英烈达到981位。

11月29日上午,第十一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安葬仪式在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举行。图为仪式现场。中新社记者 李纯 摄

  环顾3米高的英名墙,17万余个金色的烈士英名在寒冬的阳光下闪烁,郎庆霞的哥哥郎德富就在其中。她告诉记者,噩耗传来后,父亲曾骑马到鸭绿江边寻人,因为他不相信自己的儿子牺牲了。迎回哥哥的遗骸不仅是郎庆霞的夙愿,也是她父母直至去世都放不下的心事。

  “这些志愿军烈士离开家乡已经70多年,他们走的时候离开妻儿,也有的是很小就离开父母。”吴畏表示,烈士的父母们也希望子女的遗骸能回到故里,但许多人直到去世也没能实现这个愿望。

  目前,退役军人事务部已为20位迎回的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确认身份、找到亲人。退役军人事务部烈士纪念设施保护中心(烈士遗骸搜寻鉴定中心)党委副书记奚玉峰近期受访时表示,将适时向社会公布在韩志愿军烈士身份确认成果。

  “让哥哥回到祖国的怀抱,回到自己的家乡,是我一生最大的夙愿。”郎庆霞也表示,会一直坚持寻找,等待哥哥回家的那一天,“直到我生命结束”。

  当天安葬仪式结束后,许多民众走进烈士陵园,再来看望那些曾经的战友,那些远去的亲人,这些“最可爱的人”。其中就有从外地赶来沈阳的志愿军老战士张玉明。

  张玉明已年逾九旬,他身穿绿色的老式军装,胸前佩戴着许多奖章。时至今日,老人还能清楚记得那段峥嵘岁月。今天,曾经的战友们终于回家了,老人说:“我也觉得高兴,心里也觉得踏实,这说明他们当初没白付出。正是有了他们的付出,才有我们的今天。”

  苍松有幸伴忠骨,后辈儿孙将永远铭记先烈的牺牲与奉献。如今,吴畏的女儿、女婿都已成为军官。她希望孩子们用所学回馈社会和家庭,献身国防。(完)

【编辑:邵婉云】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长征五号遥八运载火箭运抵文昌

2024年3月29日,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公开开庭审理了辽宁省沈阳市人大常委会原党组书记、主任付忠伟受贿一案。

王毅集体会见第三届中国西藏“环喜马拉雅”国际合作论坛外方嘉宾

北京10月15日电(刘星晨)在马拉松领域,基普乔格的名字代表着一段传奇。近日,这位38岁的肯尼亚名将再次开启了他的耐克中国行,期间基普乔格与中国跑友分享着一路走来的心路历程。

最高检:“按键伤人”必须付出代价

此外,在开园仪式上,广东省中医院获授牌为珠海“中医药一条街战略合作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获授牌为“珠海中医药传承与创新发展指导单位”。(完)

多维度齐发力促进高质量发展 中国经济“拔节而起”底气足

中美两军举行2024年度海上军事安全磋商机制会议

国家文物局原副局长顾玉才在大会上作《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传承城市文化根脉》的主旨演讲时指出,文物保护要遵循尽可能少干预原则,不要返老还童,提倡延年益寿,要重视日常养护和预防性保护,同时,也要合理利用起来,要在长期闲置与过度利用中把握平衡。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女王论坛